-
2022年中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3610万美元
1、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定义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适用于经皮穿刺手术,其主要为收集组织样本作诊断用途的程序,如检测早期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在活检程序中,组织样本从疑似目标解剖结构中移除,以便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传统活检法依赖放射科医生人手插入针头,而机器人辅助法通过较人手更稳定的机械臂提供更高的刚度及精准度。其使针头连同组织样本的回路更准确。应用磁力共振(MRI)、超声波及CT等成像技术将目解剖结构定位,并使用影像反馈引导针头到达目标解剖结构。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亦有能力进行若干治疗程序,如清除肾结石的肾造口碎石术。通过患者背部的微小切口插入针头,并清除肾结石。
2、中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手术现状
数据显示,每年在中国完成的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手术数量由2015年的0.2万例增至2020年的2.3万例;初步统计,2021年在我国完成的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手术数量升至3.4万例。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新安装数量走势
我国的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新安装数量在2015年为7台随后波动上升至2020年的20台。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的新安装数量为40台。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均价情况
目前,我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的均价维持在20-30万美元/台之间。
——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70万美元。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手术机器人的大力普及以及政策支持,我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1年初步统计约为3610万美元。
注:市场规模是按照出厂价得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2022-06-27 14:18:00 市场动态 -
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快速增长
机器人产业作为新兴制造服务业,受到多重驱动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政策指导、技术突破、人力成本提升、智能制造转型需求、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关注等几大关键因素,共同推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阶梯式上行新阶段。未来将有更多机器人产品开始替代人类完成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并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及驱动因素有如下:
1、国家政策助力机器人产业补强短板,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从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再到去年底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15部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为应对RV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开始引导各参与主体重点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同时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加强标准应用推广;此外,国家重视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成果转化。
2、新兴技术发展,机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IoT)、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融合创新发展浪潮。感知、多模态人机交互等智能化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为智能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先行企业的探索下,拥有诸多新兴信息技术赋能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相继落地,并逐步打开了C端消费市场。在机器人行业良性竞争的环境下,为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国内企业也加快了自主研发进程,如传感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已成为大势所趋。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如半导体IGBT等多类精密电子元器件加工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内已出现一批代表性企业可与外资品牌相抗衡。通过多元化品类研发与创新,持续迭代提升智能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国内头部品牌逐步向全球顶尖机器人公司迈进。
3、社会生产需求推动机器人替代人工,实现广泛应用
我国社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新冠疫情蔓延,诸多社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助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在商业化进程中,机器人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避免生产事故且可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各行各业通过推广使用机器人产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将劳动力从繁琐重复的单调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高级的生产作业。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刺激了工厂为解决“用工荒”而提高生产自动化的需求,无接触配送等服务也助推了服务型机器人产品销量提升。从长远来看,此次疫情深化了市场对机器人产品价值的认知,为机器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此外,人们对精神及心理方面的诉求日益提高,也促使陪伴、康养类机器人产品问世。综上可见,未来“机器人换人”这一趋势将在更多细分领域持续深化发展。
4、资本助力机器人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化、多层次发展
技术和资本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任何一轮硬件生产技术创新,必然需要资本市场支撑,而资本市场中长期投资收益来自于对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把握及市场需求爆点分析。目前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向好,处于各大机构下一步重点投资布局风口。我国机器人产业资本市场也在一众新兴产业里稳步扎根,崭露头角。“资本+科技+孵化”的紧密融合,打破了传统的“技术-产品-市场-收益”的运作规则。智能制造业单向线性发展,在资本杠杆的运作下,向着结构化、多层次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机器人产业进入资本联动、跨越增长的新时代。
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与生产、中游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和下游各行各业应用领域等三方面:
上游核心零部件:机器人产业上游主要包括各类零部件厂商,提供机器人生产中需要的核心组件和功能模块。从成本角度方面看,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零部件 是工业机器人成本占比较大的部分。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核心机器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技术水平仍处劣势,多数产品依然以初级应用为主。随着近年来国产机器人自研水平的提升,虽然外资企业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但国内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逐渐 向上游零部件的产研方向发力,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本土企业,逐渐打破外资企业垄断技术与产品的不利局面。
中游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以及面向应用部署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其中,本体制造商在机器人本体结构设计和加工制造的基础上,通过集成上游零 部件实现机器人整机的生产;系统集成商则成为连接生产企业和客户的桥梁,通过面向 具体用户需求的定制化集成开发,实现机器人在特定场景中的实际部署。
下游应用领域:机器人产业下游主要由不同领域的企业客户和个人消费者组成,共同形成巨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用户从传统工业企业向不同赛道的服务业领域快速渗透。
我国机器人产业链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人机协作机器人、云智能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手机机器人产品不断涌现,运用领域快速拓展,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但由于起步晚且技术积累不足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核心技术尚待突破、高端供给需求仍然不足、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等,总体依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期待未来会有“量”与“质”同步飞跃!
2022-06-25 17:03:00 市场动态